盾構機作為“大國重器”,從國外的技術封閉,到現在遠銷海外,見證了我國科學技術的開展,也證明了我國作為“基建狂魔”的實力。身為一個龐然大物,盾構機在城市地鐵建筑中極為常見,但它并非是規范化產品,而是需要依據施工實踐量身定制,一般盾構機開挖直徑從幾米到十幾米不等,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運河號”和“京華號”兩臺盾構機直徑都到達了16.07米。一般狀況下,盾構機在推進6至8公里之后,基本上就到達了規劃壽數,退役盾構機將何去何從?記者日前看望了坐落河北曹妃甸的中鐵十六局曹妃甸重工機械公司廠區,多臺北京地鐵建設中“壽數到期”的盾構機在這里完結了再制作。
再制作可節約本錢50%
在出產車間,一臺直徑6.6米的DL330再制作盾構機立在記者面前,據介紹,這臺再制作盾構機于今年5月從北京地鐵項目退役,歷經出產廠區技術人員三個月的修理改造,它將被運往北京地鐵17號線項目,以更好的功能,在地鐵施工中敞開新任務。
記者了解到,在DL330被再制作之前,已有另外三臺盾構機從北京地鐵工程中退役,通過再制作之后發往國內其他地鐵項目。
對退役盾構機再制作,并非易事。從前,我國在盾構機的使用上處處受制于人。比如1996年12月,我國建筑秦嶺隧道,花費了7億元采購了兩臺德國的二手盾構機,不久后就面臨了修理難題,還要背負高達每日萬元的外國專家咨詢費用。
“再制作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以舊的盾構機設備為毛坯,運用現代先進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選用合理的結構和更先進的配置,進行一次新的制作。”中鐵十六局曹妃甸重工機械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武彬華介紹,針對盾構機行將使用的新工程項目環境以及地質狀況,進行機況評價、關鍵部位替代等,在功能上完結升級,使其適合新的工況要求,并到達最新規范的掘進功能。
據估算,再制作盾構機在同于乃至優于原型盾構機質量和功能的基礎上,可節能60%,節省耗材70%,節約本錢50%,是資源循環、“綠色開展”理念的實踐者。
完結跨越式開展
“我們公司是駐京央企,高端配備制作是公司主業,但受場所約束,直到2020年公司從北京密云搬家到曹妃甸之后才開端盾構機再制作,并獲得了跨越式開展。”該公司擔任營銷承包的副總經理姜濤告訴記者,2020年11月,該公司在曹妃甸正式掛牌成立,成為我國鐵建在北方地區最大的起重機出產研發基地和華北、東北地區最大的盾構機維保及再制作中心。
跟著曹妃甸廠區的順利投用,該公司出產能力和規模大幅擴容升級。占地面積335畝的新基地,為企業完結轉型升級、高質量開展奠定了基礎。“在北京時我們受場所限制,只是儲藏,但并沒有開展盾構機再制作主業,僅有龍門吊、電機車等產品的出產能力,搬離北京,我們獲得了更大開展的一起,也能更好地服務北京。”武彬華表明,由北京搬家至曹妃甸之后,該公司的產品擴容到盾構機修理保養及再制作、盾構后配套設備、山嶺隧道成套設備、裝配式集裝箱、鋼材收回再制作等五大板塊。搬家一年多來,公司承包、產值完結雙增,其中承包額同比增加96.7%;已完結維保再制作盾構機19臺,運用到蘇州、廣州、西安、天津、北京、徐州、太原等地地鐵、隧道項目。
不只如此,該公司的再制作盾構機還完結了出口。目前,該公司曾出口機車類產品至莫斯科、秘魯等地,而在出產車間,一臺直徑為9.03米的盾構機現已完結再制作,行將漂洋過海駛向目的地,完結該公司再制作盾構機的第一次出口。
被譽為“渤海明珠”的曹妃甸,是河北省“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新式沿海增加極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接受北京產業項目搬運的重要承載區。“跟著京津冀協同開展的深入推進,曹妃甸盾構機出產的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完善,我們期望公司在不久的將來不只可以對退役盾構機進行深度再制作,并且能夠成為我國鐵建在北方的盾構‘超市’,可以將更多盾構機資產盤活,充分發揮其效能,顯示央企擔當,更好地服務和貢獻社會。”姜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