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于瑤、溫競華
“‘十四五’時期,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加,對立異環境管理技能、方法和路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求依托科技立異破解綠色開展難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說。
在6日舉辦的2022綠色開展世界科技立異大會上,與會代表聚集“綠色低碳協作共享”這一主題,一起探討綠色低碳開展和科技立異途徑。
綠色開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系統的必然要求,也是活躍應對氣候變化、處理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造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開展全面綠色轉型、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改進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趙英民說,生態環境部將在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水生態系統維護、土壤污染防治與安全利用、碳達峰與碳中和、危險廢物危險精準管控、地下水污染監控與防治、新污染物管理等重點范疇和薄弱環節加強關鍵核心技能攻關,完善生態環境質量改進的技能支撐系統,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業邁上新臺階。
我國動力結構偏煤,工業結構側重,碳排放總量大、強度高,保障動力安全與經濟開展任務重。與會專家表明,必須依托科技立異,在降碳的一起保證動力安全,促進清潔動力開展,加快動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以為,推進動力革新過程中,氫能占據重要位置。通過5至10年的努力,我國氫能工業將構成大規模開展態勢。
“在動力低碳轉型中,氫能工業具有延續性好、工業鏈長、產值高、使用掩蓋面廣等優勢,是化石、煤炭、鋼鐵等很多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的抱負選擇。”歐陽明高說,未來應著力突破制氫、儲運和使用等環節的技能難關。
“數據顯現,在2030年之前所需求的低碳技能中,約有85%現已具有商業可行性,咱們需求敏捷推廣這些技能。一起,開發和改進其他關鍵技能,包括季節性可再生動力的長時間儲能技能、直接捕獲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碳的技能等。”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李波說,為支撐技能立異、應對氣候應戰,各國應從建立碳定價系統、促進技能使用和加強世界協作三方面做出努力。
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是人類面對的一起應戰,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上一任主席龔克說,要發揮好科學技能的杠桿作用,就必須深化世界科技交流協作,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自主立異,自動布局和活躍利用世界立異資源,努力構建協作共贏的伙伴關系,在完成自身開展的一起惠及其他更多國家和人民,推進全球范圍平衡開展。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作業副主席張玉卓表明,接下來,中國科協將活躍發揮組織優勢,在綠色低碳工業范疇支撐以企業為主體的立異聯合體建造,搭建企業與高校、院所、新式研制組織以及地方政府之間的橋梁。一起,加強與世界科技界的協同行動,活躍參與全球氣候管理,推進構建公平合理、協作共贏的全球氣候管理系統。(完)
標簽:
環境管理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附帶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附帶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源不明的情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