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構機是一項個性化強、技術難度大、關聯面廣和市場需求量大的重大裝備,伴隨著國家新一輪的地鐵建設熱潮的到來,初步估算,至2015年,需要約600臺盾構機。而面對巨大的市場,盾構機國產化替代進口是未來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企業應該不斷吸取國外先進的技術,還需政策支持和監督指導,推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目前,我國盾構行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企業只有不斷提高設備的性能,不斷研發出適合國內使用的高性能的盾構設備,才能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現實殘酷
據了解,我國大約有85%的盾構掘進機依賴進口,歐洲和日本等公司的地盾構機在中國的盾構掘進機市場上占主導地位。其中,以產量1670臺居世界首位的三菱重工、占據歐洲大半市場份額的海瑞克、以及擁有多個品牌的德國維爾特的表現*為搶眼,光德國的海瑞克就占據國內盾構機市場的70%以上。
近年來,我國地鐵、水利工程、過江隧道等眾多工程紛紛上馬,國內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紛紛通過與國外盾構機制造商合作、合資或自主研發及并購國外公司,開始進入盾構機制造領域,中國制造的盾構機產品開始在市場上顯現。目前,國內已有近30家企業進入盾構機行業,打破了國外盾構機獨占市場的局面。有些企業已可單獨承接項目,具有自主開發、設計、制造、成套以及施工的能力和水平,正逐步實現自主化、本土化、產業化、市場化。
但是,盾構機關鍵部件技術一直被少數幾家企業高度壟斷,而國內眾多地方企業與國外企業合作,實際上成為承擔配件制造和組裝的代工車間。由于盾構機的“定制化”特點,其制造需要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對盾構機進行不一樣的配置,而且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非常高,這些核心技術都牢牢掌握在外資企業手里。
根據具體情況分析,我國盾構機行業凸顯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國內企業產品和設計領域差距明顯。盾構機制造與國外的差距主要在設計技術上,即各種技術設計集成的掌握,歸根到底是在設計人才的差距上。尤其是國內企業目前普遍缺乏盾構機設計的優秀人才,造成絕大多數公司都是為國外公司貼牌制造生產,來圖制造加工,缺乏自有的核心自主創新技術能力。
第二,在關鍵零部件領域存在潛在隱患。制造工藝技術也有明顯差距,但主要體現在一些零部件制造行業的制造差距,盡管目前不是制約國產盾構機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但關鍵零部件如主驅動部件等需要從國外進口,為未來市場的長遠發展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潛在隱患。新能力和研發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第三,市場缺乏科學全面的調研,對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存在滯后空間,對國內企業應對市場變化造成信息阻礙。政府為盾構機行業的發展軟環境建設上尚需一定的提高。加強市場的監管和服務體系建設。
第四,盾構機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存在無序和行業不規范狀態。有與其應用范圍廣泛,涉及的上級管理部門分散,導致其市場需求的真實具體數據難以統計,行業出現了一擁而上的局面。
第五,國內行業企業存在一定的無序競爭狀態,市場尚沒健全集中,不穩定的企業競爭秩序對市場內企業穩定健康競爭存在阻礙。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企業趨多,規模偏小,多而不強,大而不精,缺少市場競爭力和長遠發展動力,市場的競爭環境有待完善,監管不到位。
奮起直追
為盡快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國家出臺了重點扶持振興盾構機國產化的相關政策,國家把盾構機的關鍵技術研制列入了“863”計劃。隨著“863”計劃以及“九五”、“十五”等科技項目的完成,相關技術基本滿足現代盾構機技術發展的需要,為中國盾構機自主產業體系建立打下基礎。目前,上海隧道、北方重工、中鐵隧道、三一重工、徐工、廈工等企業,擁有了生產基地,強化了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取得成果,已經能夠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盾構裝備,這些都為我國盾構機行業整合聚集了力量,盾構機國產化終于開始“起跑”。
2011年12月23日,三一重工與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路橋控股、中鐵五局、中建市政啟動盾構機戰略合作儀式。三一重工與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整合技術及渠道資源,共同致力于提高隧道機械國產化率和軌道工程機械化施工水平,兩家企業聯合研發的國內首臺敞胸式盾構機。經過近兩年的時間,兩家公司與2013年11月20日正式下線,2014年3月12日中午在北京地鐵6號線正式開始灌土。與常規盾構機不同,敞口式盾構機掘進作業面不封閉,施工人員可以在盾構機前端進行輔助作業,主要適宜于地下水位低的硬土質、大卵石多的地層,這臺盾構機所使用的零部件幾乎全部實現了國產化,*核心的泵使用的是三一旗下普茨邁斯特公司的拳頭產品,這在國內品牌中是絕無僅有的。
2012年9月8日,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牽手”中鐵隧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進入盾構加工制造領域。雙方在廈門成立隧道裝備制造合資公司,生產制造盾構、過街隧道所需超大斷面矩形盾構以及市政管網工程所需小型盾構(頂管)等產品,并共同開放海外營銷渠道,銷售合資公司及雙方各自產品。
但這并不意味著只有三一和廈工機械看到如此良機,其實在2011年12月18日,工程機械巨頭徐工集團與江蘇凱宮重工已經簽訂投資合作協議,進軍隧道機械高端裝備制造領域,雙方合作生產盾構機等各類大型隧道機械設備。然而在2013年3月,徐工凱宮重工首批盾構機在南京下線,并在6月份就是116臺盾構機投入南京地鐵建設。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在此背景下,盾構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及再制造勢必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5月16日,盾構機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及再制造鑒定評審會在安徽省蚌埠市舉行。經過專家評審組的評定,一致認為蚌埠行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制造生產的盾構機主驅減速機、液壓油缸及再制造產品達到國內**水平,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再制造產品達到甚至超過原有標準。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維修及再制造分會授牌蚌埠行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為盾構機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基地,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掘進機械分會授牌蚌埠行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為盾構機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基地。
此次獲得盾構機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基地、盾構機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基地授牌的蚌埠市行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潛心工程機械產業近20年,其在零部件再制造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方面成績斐然,此次獲得兩項授牌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