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泰高速公路開通。圖片均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林云龍 拍友 賴淼蓮 攝
12月22日,文泰高速公路開通。這條高速公路全長55.96公里,概算總投資約109億元。它地處浙南山區,路程多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上,是目前省內地形條件最差、施工難度最大、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被譽為浙江“天路”。從2018年1月正式開工建設,1000多個日日夜夜,建設者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浙南山區的泰順因它作為我省最后一個陸域縣連入浙江高速公路網,當地37萬人迎來了希望之路、發展之路、幸福之路,浙江從此進入陸域“縣縣通高速”時代。
浙江“天路”如何煉成
2017年10月底,當文泰4標項目經理范遠林作為文泰建設大軍“先遣部隊”一員首次進山勘探時,迎接他的是比人還高的荒草。“根本找不到落腳點。”范遠林回憶說。3年操勞,1986年出生的他已滿頭華發。
面對高山峽谷,首先要修筑大量施工便道才能抵達各個施工作業面。在前期勘察中,建設者們扛著儀器、拿著鐮刀在大山里跋涉,有時甚至要手腳并用,抓著藤蔓攀爬查看地形。實在難以到達的地方,他們請當地“藍天救援隊”專業登山人員協助,才完成了勘測。
腰上系著安全繩,在懸崖峭壁上打爆破炮眼、排危石、插桿、掛網……這是便道修建初期施工人員的工作狀態。他們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在峭壁深谷間,為56公里長的文泰高速,開辟出13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從高處看去,這些便道傍山臨崖,像扭來繞去的“麻花路”,步步驚心。
“最長的一條施工便道長19公里。”浙江省交通集團文泰指揮部指揮張仲勇介紹,前期建設難度異常巨大,作業人員本著“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的開拓精神,開出了一條條運輸生命線,四個標段4461名作業人員和548臺機械設備才得以順利進駐,為主體工程全速推進打開了局面。
鑿開高山,還要橫跨深谷,洪溪特大橋,就是要“硬碰硬”,在被洪溪切割的峽谷間架起一座墩高177米、跨徑265米的矮塔斜拉橋,是整個文泰高速最難的節點工程。以樁基施工為例,洪溪特大橋主墩承臺位于陡坡懸崖上,施工樁基前需要進行樁基基礎及邊坡開挖和防護,僅駕駛挖機爬上山頂就用了近2個月。
洪溪特大橋是亞洲最大跨徑矮塔斜拉橋,南浦溪特大橋為浙江省高速公路同類型橋梁中跨徑最大的上承式鋼管拱橋,此外,國內首座波紋鋼腹板工字型組合梁橋飛云江大橋、采用波紋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的珊溪大橋、葛溪大橋、南山大橋,在文泰高速“橋隧俱樂部”的稱號背后,每一座橋梁的搭建,每一個隧道的挖通背后,都包含著建設者的一路艱辛。
“縱身絕壁深谷,跨越這最險的天塹……”12月21日上午,在即將通車的文泰高速洪溪特大橋上,一群來自浙江交通集團的文泰高速建設者唱響他們的原創歌曲《夢圓文泰》。
浙江交工文泰4標黨支部書記章長廣和他的團隊是這首歌的貢獻者,他們用4天時間自己作詞,請人譜曲,傾情演唱,簡單的歌詞飽含真情。章長廣介紹這首歌的來歷時熱情洋溢,毫不掩飾對自己團隊的贊賞。“我們是一個80后帶領的90后團隊,70%都是90后,主力是2017年和2018年的大學畢業生,才出校門即上工地,平均年齡二十五六歲。”文泰高速是一個挑戰性的項目,但正是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實踐中,這些年輕人快速成長。
37萬泰順人翹首以盼
位于浙江南端崇山峻嶺的最深處,泰順是全省最后未通高速公路的內陸縣。被重重大山封鎖,“出山”成為泰順人民十分迫切的一件大事,“飛躍”在浙之巔的文泰高速,將他們的高速夢照進了現實。
征遷是很多工程遇到的第一個難關。但在文泰高速上,卻是另一番景象。“造高速要征遷的時候,我們開了聽證會,沒有一個村民投反對票。”南浦溪高速出口邊上的新興村黨支部書記夏念藏說。以往最復雜的征遷工作,在文泰高速僅用了10個月就實現主線政策處理“清零”,成為全省完成主線政策處理用時最短的一條高速公路。張仲說:“極少有一項工程,當地百姓會如此配合。”
湯垟是羅陽鎮鶴聯村月山下自然村下面的一個小村莊,現在這里是高速的泰順出入口。以前從這里到泰順縣城是將近7公里盤山路,如今是1.2公里寬闊高速接線。“剛開始測量時,很多村民就自愿過來幫忙砍樹、開路。那是最悶熱的8月份,村民會熬草藥湯等他們來喝。這些年村民大都在外打工,山里荊棘叢生,小路都不好認,兩位80多歲村民大爺主動背上柴刀帶路。”鶴聯村支書沈光青告訴記者,這是一條希望之路、致富之路,村民很支持它的建設。
村莊不遠處,有項目正在建設中:余姚客商投資2億元的明德學校;國宏地產投資6億元開發的商品房;投資14億元的浙南國際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園;通往縣外的長途車站也將建起來.……
對于泰順,交通限制一直是痛點??h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林鳳超說:“我們接待的客商一批又一批,但談成的比較少。”去年有一家北京做葡萄酒的公司,認為泰順的海拔、氣候以及優質的生態環境都比較適合葡萄的生長,“來考察之后,他們覺得交通成本太高了,項目自然黃了。”文泰高速的通車,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也讓很多去當地投資的市場主體沒了后顧之憂。林鳳超透露,依托高速以及泰順周邊的毛竹資源,他們目前在做一個竹炭板的項目,與寧波的一家公司圍繞竹木加工展開了合作。
“路通了,我們的生意應該會好起來。”在南浦溪村里開飯店的黃加立現在對未來很是期待。他告訴記者,自己2015年到村里開店,由于交通不便,來人少,除前期投入,每年都要虧掉10萬元。
縣文旅局副局長謝碧石說:“高速開通后,南浦溪成為溫州到泰順的第一個景區,只需1小時車程。”除了交通便利,高速建設本身就傳遞著一種信心。謝碧石提到,從文泰高速建設傳出消息開始,就陸續有旅游項目在文泰開展投資建設,比如建設中的礦坑冰城、玫瑰小鎮,還有總投資166億元的氡泉項目等。
被稱為“橋隧俱樂部”的文泰高速,架起了33座橋,享有“中國廊橋之鄉”之稱的泰順,同樣有33座古廊橋,這是一種美麗的“巧合”。群峰疊翠,溪水潺潺,在南浦溪大橋,古色古香的木拱廊橋與之遙相呼應,從千年廊橋文化到“浙江天路”文泰高速,都印證著深山里交通出行方式的變遷。正如《夢圓文泰》所唱:“路是小康的鋪墊”,伴隨著大山之間美麗高速公路的橫空出世,泰順將踏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12月19日,在即將通車的文泰高速公路上,“攜手奔向幸福路”慶祝文泰高速通車全民健身跑活動在文泰高速主線開跑,700多名項目參建者和跑步愛好者踴躍參與。“這條路,是37萬泰順人翹首以盼的”,不論是建設者,還是當地政府百姓,幾乎每個人都會說類似的話。他們盼的,不僅僅是這條路,還有它帶來的開放和發展機會。“攜手奔向幸福路”,用這句來描述文泰高速的通車,恰如其分。
出行幸福感再提速
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初步統計,目前,我國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這3個直轄市和10個省份實現了“縣縣通高速”。面積小、多平原的京、滬、津三直轄市較早就實現了“區區通高速”。
今年元旦,文泰高速先行段泰順縣城至友誼橋段3公里開通,浙江實現了陸域縣縣有高速,不過因為這段3公里的高速路直接連通的是福建高速路網,所以浙江沒有宣布“縣縣通高速”。
過去一年里,這段路只是放行車輛并未收費。每天進出的車流達1700多輛,大都是當地南下福建、廣東的車輛,沿著這條路到壽寧半小時,到寧德不過一小時,到福州只要3小時,而泰順縣城到溫州走省道也要3小時。泰順人自嘲說“福建太近、溫州太遠。”
為何浙江“縣縣通高速”和周邊省份相比稍遲?除了浙江山海阻隔分割交通網的地貌因素外,市場因素是主因。
和周邊大多數省份由省里主導建設高速公路的體制不同,浙江的高速公路建設市場是個開放系統,國有、民營、省里、市里、縣里都可以投資。這極大地豐富了高速公路的建設資金來源,但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經濟發達區域、收益好的高速公路大家搶著建,邊遠地區、深山區、投資效益差的高速公路項目難落地。
比如剛通車的文泰高速公路,概算總投資109億元,初期預測日車流在三五千輛,通車后預計每年要虧損五六億元。但高速公路對區域發展的貢獻,不能只看公路直接收益的賬。
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認為,浙江發展到現在,交通規劃要從效率向公平效率轉變,在交通規劃中補齊公平這塊短板。而這個公平,就是補齊像泰順這樣的欠發達山區縣的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的欠賬。
省交通集團挑起了重擔。作為省屬最大的國企、浙江交通建設的主力軍,在省里“十三五”規劃提出“縣縣通高速”后,它迅速聯合沿線市縣,籌措資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修通了文泰高速。而跨越東?;吟M洋、投資上百億元的舟岱高速(舟岱大橋)也在省交通集團的牽頭實施下進展順利,明年有望實現高速通岱山本島。
如今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浙江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愈發重視補上短板,精準服務浙江經濟發展。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浙江將基本建成“3個1小時”交通圈,即省域1小時、市域1小時和都市區1小時通達。
浙江人的幸福感正加快提升。
【浙江新聞+】
大干交通
浙江出行更便捷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林上軍 張帆
12月22日,隨著全省陸域“縣縣通高速”集中通車暨“十四五”綜合交通重大項目開工儀式啟動,9段高速公路匯入浙江高速路網,一批公路、水運、鐵路項目開工,這些大項目將進一步改變、提升浙江的交通網絡,讓浙江人的出行更便捷、物流更通暢。
通車的文泰高速公路是浙江省陸域“縣縣通高速”的最后節點工程,項目建成后對完善區域交通網絡、打造浙江省1小時交通圈具有重要意義。
杭州繞城高速西復線杭紹段、湖州段,鏈接杭長、杭寧、杭金衢、杭徽、杭新景等高速公路,是杭州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能明顯改善紹興、杭州、湖州地區的路網結構和城市空間布局,有效推動環杭州灣產業帶建設,擴大向長三角地區輻射。
建金高速公路是國家“十三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連接杭州和金義兩大都市區,對完善國家和區域高速公路網具有重要意義。杭紹臺高速臺州段、紹興金華段是連接環杭州灣地區和溫臺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是浙江省“十二五”規劃中投資最大、里程最長的交通建設項目,對構建我省海陸聯通集疏運網絡、打造海洋經濟大平臺具有重要意義。
千黃高速的建成,打通浙皖間的又一高速公路“斷頭路”,促進浙江海洋經濟向浙江西部及內陸省份的輻射,有利于形成“杭州西湖-千島湖-黃山”三個5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旅游環線,打造國際黃金旅游線路。
臺金高速公路東延臺州市區連接線是臺州主城區對外交通連接的主通道,是臺州的“迎賓大道”,對臺州市民來說,這就是一條家門口的高速公路,對縮短臺州市中心區域間的時空距離、增強臺州市中心區的輻射能力等均有深遠意義。
杭寧高速拓寬工程提升了G25長深高速公路的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了長三角區域路網,改善杭州南京間公路交通的擁堵狀況。
新開工項目中,除了總投資1014億元的20個公路、水運項目外,還有一批高鐵、鐵路項目,特別是兩座世界級的跨海高鐵大橋,隨著通蘇嘉甬、甬舟鐵路的開工,啟動了海上勘探,將分別跨越杭州灣和甬舟間的西堠門水道。
按照設計,甬舟鐵路穿金塘水道將采用公路、鐵路分建的隧道方案;跨西堠門水道則采用公鐵兩用橋方案。屆時“一隧”和“一橋”將雙雙成為世界之最。甬舟鐵路建成后,按照大站直達模式測算,舟山到寧波的通行時間將從原來的1.5小時縮短至26分鐘,舟山到杭州的通行時間將由3.5小時縮短至77分鐘,形成大陸與舟山島間最為便捷的客運通道,填補我省最后一個設區市不通鐵路的空白。
“‘高鐵上島’的日子越來越近,不僅給我們出行帶來方便,還帶來更多致富的機會。”土生土長的舟山白泉人虞方舟一直關注著家鄉的變化。得知甬舟鐵路將開建的消息,去年8月他毅然放下水產加工生意,開始在自家農地建起農家樂。
來源:浙江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