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府新區
“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2018年2月,公園城市這一全新的城市理念,從天府新區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近三年時間,作為建設公園城市的先行者,天府新區一步步解題、答卷,公園城市的探索與實踐不斷前行,創造出許多從未有過的美好場景。
如今,在這片土地上,一幀幀可感知可欣賞的城市美景,一個個可參與可消費的綠色場景,讓人們心中的城市理想和向往的理想城市,逐漸照進現實。
破題之問:
什么是公園城市?為何選擇天府新區?
全球首個以公園城市為概念的展廳——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示廳從今年4月起,正式向公眾開放。
這個擁有全國最大5D沉浸式展廳的多維度顯示屏,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展示著公園城市的規劃和發展。
眾多市民游客在此駐足。“屏幕中展現的優美生態環境、舒適生活方式,就是我心中的理想公園城市生活的模樣。”在家住成都華陽的羅女士看來,屏幕上放映“媛媛”一家人的未來工作、學習、生活場景科技感幸福感十足,影片中的美好場景也正轉化為現實生活。
在不同人眼中,公園城市所描繪的未來,有著不一樣的體驗,但卻指向共同的城市理想——讓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和搖籃。為追求更好的宜居環境,人類探索理想城市的腳步從未停歇。
如何認識公園城市?怎么建設公園城市?這是一道關乎城市未來的時代命題。
天府新區正回應這個時代命題。
公園城市建設不是平地起高樓、平地筑新景,而是要傳承歷史文化、尊重自然規律。“微波不搖江,纖云不行天。我來倚杖立,天水相澄鮮。平遠望不盡,日落自生煙……”800多年前,宋代詩人陸游入川途經如今的天府新區時,寫下這首《廣都江上作》。
2011年底,天府新區正式啟動建設。從建設之初,天府新區便堅持“先綠后城”,嚴守70.1%的生態用地底線,在此基礎上優化城鄉規劃體系、塑造城市形態。
2018年2月對天府新區具有劃時代意義。天府新區開啟了探索建設公園城市的新征程,作為擔負國家戰略的重大平臺、治蜀興川的“百年大計”和成都大城崛起的重要支撐,在時代大勢中確定了戰略目標。
兩年多來,天府新區從“公園城市”破題,努力把城市理想和理想城市繪成現實答卷。
作為成都市公園城市規劃建設首席顧問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吳志強在參加首屆公園城市論壇時曾表示,“公園城市四個字拆開來看,可以概括為公共底板下的生態、生活和生產。”
探索、創新、示范……作為公園城市建設的先行者,天府新區逐漸勾勒出公園城市的內涵與外延。
首設公園城市建設局,組建公園城市研究院,初步構建以36項重點專項規劃為支撐的“1536”公園城市規劃體系,規劃引領作用不斷凸顯;新增森林面積1.2萬畝,形成河湖水體1.3萬畝,藍綠交織、山水交融的生態本底全面鋪筑;成功舉辦首屆公園城市論壇,建成公園城市展示廳,加快布局全域“15分鐘生活圈”重大功能配套項目……
800多年后的今天,當人們在天府新區舉目遠眺,眼前波光粼粼的湖水、蜿蜒林間的健身步道、各具魅力的建筑時,體會到了當年陸放翁的心境。

天府新區
實踐之路:
從“首提地”到“先行區” 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
2017年春夏,在距離成都市中心30余公里的興隆湖畔,一座可觀湖景的星巴克開放,彼時被戲稱為“最孤獨的星巴克”。
3年后,它早已悄然撕掉這個標簽。“人來了、企業來了、游客來了,這里非常熱鬧,我們早就不孤獨了。”店員小劉體會深刻。
“最孤獨的星巴克”的成長背后,是對這座大美公園城市成長的鮮明印證。
從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到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當好“試驗田”、走出新路子,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方向愈明、路徑更清,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時代邏輯——正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把新發展理念作為建設的指揮棒,才能真正讓公園城市實現永續發展。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正滲透進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肌理。
鋪筑綠色本底,構建協調格局,塑造公園城市大美形態。天府新區堅持生態優先,實施全域森林化工程,開展錦江、鹿溪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形成連片綠地濕地、河湖水體 5.1萬畝,筑牢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基底。突出三生協調,錨固70.1%生態空間,劃定“三區三線”,將城市建設區產業用地壓縮至20.6%、居住用地提高至 34.1%,構建大開大闔的空間架構。強化設計呈現,構建以城市設計為先導的“1536”規劃體系,首創“城市設計圖則+公園城市規劃圖則”雙重管控,著力打造獨角獸島、湖畔書店等一批獨具魅力的新銳地標建筑。
錨固創新特質,營造開放氣場,豐富公園城市發展內涵。天府新區強化創新內核,發揮鹿溪智谷生態吸附效應,集聚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華為鯤鵬等53個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在公園城市場景中加快打造活力經濟板塊。促進城鄉融合,將鄉村地區全域納入功能區管理,推動城市高端功能向鄉村延伸。
突出共享導向,激發制度活力,彰顯公園城市核心價值。共建,引入戰略合伙人實施片區綜合開發,支持國有骨干企業定制化打造產業載體和“安居工程”。共治,探索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治理委員會、社區公共議事會為平臺,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的“1+2+N”組織體系。共享,打造“15分鐘生活圈”,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踐行公園城市理念,延續成都因天時就地利的筑城智慧,在可預見的將來,天府新區必將為未來城市形態塑造提供獨特樣本。

天府新區
遠謀之策:
制定面向2035年公園城市典范的指標體系 向世界城市貢獻新區智慧
這是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廊道,依托蜿蜒河流,用大自然繽紛的色彩勾勒出一幅山水田園的詩意畫卷;這是一條智慧的現代化產業廊道,立足于構建西部科學城先行區,加快構建創新生態鏈,大批重大項目星羅棋布地隱匿在綠林中。
這就是天府新區鹿溪智谷公園城市示范區。作為這座公園城的示范之作,天府新區鹿溪智谷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空間格局呈現“綠”字當先、三“生”相融的生態特點,目前正依托鹿溪河自然生態本底,加快顯現公園+未來產業、公園+未來生活、公園+未來形態、公園+未來技術的規劃特色。
在10月24日舉行的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天府新區發布《鹿溪智谷公園社區規劃建設——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實踐探索》;同樣是在論壇上,天府新區攜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重磅發布“5+15+45”的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
如果說鹿溪智谷是一個點,天府新區目前所謀劃的是管長遠、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策略,這是基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系統研判發展路徑、系列設計發展架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公園城市建設發展經驗。
天府新區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在全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一盤棋”背景下,主動擔當、科學作為,制定面向2035年公園城市典范的指標體系,做好公園城市實踐探索的先行區。
具體來看,分為四個層次。
以“目標體系”作為價值導向和邏輯起點,引領公園城市的先行方向。圍繞建設生態文明新時代公園城市典范區的總體戰略定位,形成5大總體目標“和諧共生典范、品質生活標桿、綠色發展高地、文化傳揚窗口、現代治理示范”,參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標世界級城市的發展路徑、遵循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天府新區地域特質,構建了以5大主體目標和15個子目標為系統的公園城市目標體系。
以“指標體系”作為度量標尺和實施指南,指導公園城市的行動綱要。以公園城市建設的目標體系為綱,參考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全球首座公園城市倫敦的發展經驗,從生態環境、人居生活、經濟發展、城市文化和現代治理五個方面設置了45個具體指標,將公園城市形態從可知向可感和可復制進一步轉化。
以“空間體系”作為落地呈現和落實保障,統籌公園城市的各項建設。協同公園體系、城市規模和營城模式,構建“城市功能區-城市片區-公園社區-公園街道-大美鄉村”五級公園城市空間體系,營造擁綠親水、規模適度、精明營城的公園城市空間體系。
以“標準體系”作為技術保障和評價依據,塑立公園城市的品牌樣板。具體包括以城市建筑為主體的建筑工程風貌設計標準;以城市景觀為主體的街道景觀設計標準;以城市管網為主體的綜合廊道設計標準。
對此,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天府新區聚焦公園城市特質,建立可監測、可評估、可考核的指標體系對于建設公園城市典范區具有重要意義。”

天府新區
人類城市發展史是一部人與自然關系的演進史,也是一部追求美好生活的奮斗史。世界城市的接續發展將邁向哪里?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或將成為破解時代命題的“中國方案”。
從公園城市的“首提地”到“先行區”,從理論到探索,天府新區正不斷鍛造新動能、貢獻新智慧。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