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GE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概念之后,工業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當前,大國間制造業競賽如火如荼,在這場賽道上,各國都在暗暗發力......
在國內的賽道上,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之后,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取得了積極進展,而今年正是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也是工業互聯網被劃分為“新基建”的第一年,當前國內工業互聯網發展呈現供需兩旺的勢頭,那么面對新基建帶來的新機遇,工業互聯網如何迎來群體突破?
《孟子·公孫丑下》中曾提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作戰中,有利的時令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成功之路上,天時地利人和為三要素,它涵蓋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時是成功之路的伯樂、機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環境、條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綜合實力。
而這一道理放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同樣適用,工業互聯網要想實現群體突破,起核心作用的是政策扶持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同時也包含工業互聯網科技鏈、產業鏈、金融鏈和人才因素等構成的群體鏈的作用,這標志著工業互聯網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群體集聚突破,要想工業互聯網加速發展,天時地利人和各要素都要具備。
天時:政策資金全方位支持
工業互聯網要想真正發展,離不開國家層面的統籌規劃部署和資金扶持,這是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前提條件。
其實近年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紛紛制定符合本地產業發展特征的政策文件和資金扶持政策。
如,廣東省發布的《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年)》,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商、服務商和制造業骨干企業聯合建設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垂直領域行業或產業鏈企業的數據集成應用,省財政對標桿示范項目予以獎補。
2015年至2016年間,國務院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圍繞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關鍵環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印發了《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017年,國內工業互聯網迎來轉機,國務院發布了工業互聯網指導性文件《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與此同時,國內市場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工業互聯網逐漸走向正軌。
今年,工信部針對工業互聯網發展又出臺了關鍵性文件―《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其首要任務就是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明確下一步發展工作。
如果說當前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我國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那么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文件就是充分條件,而資金就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必要條件。
我們知道工業互聯網是一個前期資金投入大,投資回報周期長的項目,資金問題就成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短板所在。
為此政府層面就出臺了相關的資金補助政策,在今年各省重點建設項目中都偏向于新基建項目,尤其是關于工業互聯網項目的投資力度比往年要大。
同時,在投資圈,工業互聯網也已經成為投資熱點。投中研究院統計顯示,受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一季度,國內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事件數量同比下降69.25%,交易總金額同比下降38.75%。相比之下,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融資卻依舊活躍。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跟蹤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工業互聯網領域融資事件共40起,披露融資總額突破20億元,其中超兩成事件融資額過億元。融資事件數量及超億元事件占比均較2019年同期實現大幅增長。
此外,通過觀察2019年以來的工業互聯網融資事件可以發現,有制造業背景的工業互聯網企業,融資事件越來越多,且格創東智、樹根互聯、徐工信息、海爾COSMOPlat都是億元以上的融資。
地利:產業鏈科技鏈應全面發力
工業互聯的本質和核心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把設備、廠線、工廠、產品、客戶及供應商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并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工業生產力。
其實,工業互聯網具有很長的產業鏈,且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鏈協同性很強,上游通過智能設備實現工業大數據的收集,再通過中游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數據處理,最終才能在下游企業中進行應用。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缺失都會導致產業鏈的效用喪失。所以只有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推動,才能充分發揮出工業互聯網的作用。
其實,說到工業互聯網繞不開的還有新興技術的應用,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尤其是5G的商用、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的發展使得工業互聯網向生產領域的全面滲透如虎添翼。
那么新基建風口的到來,對整個產業鏈和科技鏈有何影響?此前,賽迪工業互聯網首席研究員袁曉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打通科技鏈方面,新基建政策實施將引領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對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發的投資力度,加快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等環節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在打通產業鏈方面,工業互聯網企業受政策紅利吸引,將進一步提升參與工業互聯網事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必將加速工業互聯網的落地。
當前,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有利于打通工業互聯網科技鏈、產業鏈和金融鏈,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推廣按下快進鍵,而這可能也是其發展的突破口。
人和:安全及人才培養全面抓
工業互聯網安全是工業互聯網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其內涵覆蓋設備安全、控制安全、網絡安全、平臺安全和數據安全等多個領域。
而構建完備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需要著眼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和要求,加快5G、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來推動工業互聯網安全健康發展。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需將工業互聯網的信息安全放在平臺健康發展的重要地位,需要落實好三方主體責任,政府部門需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信息安全立法與管理,明確相關法律責任,保障平臺各方合法權益;研究制定統一的公有云安全標準,明確安全防護要求。
同時平臺企業需強化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和應急管理制度和機制,加強平臺日常網絡安全監測,不斷完善技術防御手段。平臺其他相關主體亦要保障好自身生產系統的安全性。與此同時,對于工業大數據的治理與使用,亦需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治理,促進數據合理流動、確權、安全交易、共享和使用。
同時工業互聯網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和勞動者技能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既懂制造工藝、流程原理,又有信息技術和平臺運營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也需要大量應用軟件開發人才。而當前這兩方面人才均存在缺口。要想實現工業互聯網的全面突破人才這一環節必不可少。
雖然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呈現出全面開花的局面,但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中國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有窗口期,工業發展不錯的德國,從工業3.0到4.0預計需要10年時間,估計中國整個工業互聯網發展也需要10年的時間。
來源:通信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