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3日上午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在代表委員和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感言,中國裝備制造業當前要繼續用原創性、根本性的基礎研究成果支撐應用技術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詹純新的感言受到了權威媒體廣泛關注,并登上5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

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感言榮登《人民日報》頭版報眼新聞
“對補齊相關短板,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這句話印象最深刻”,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表示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裝備制造業已在多個領域打破國際巨頭的技術封鎖,創下多項世界紀錄,部分技術創新進入‘無人區’。當前,要繼續用原創性、根本性的基礎研究成果支撐應用技術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據了解,身處裝備制造業,中聯重科對產業鏈、供應鏈、技術創新等方面持續投入。
在供應鏈方面,中聯重科通過研發的改進,關鍵零部件實現了國產替代,加速了重要元器件的國產化進程,降低了關鍵進口元器件的依賴程度。以公司工程起重機械的制造為例,目前90%以上的零部件是由國產供應商提供,涵蓋發動機、變速箱、汽車電器元件、液壓元件等。
在技術創新領域,中聯重科通過高端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攻克行業世界性科研難題,掌握了多項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出許多世界級產品,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中聯重科累計申請專利10144件,發明專利3800多件,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在權威評選中,中聯重科位列機械設備行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量排行榜首位。
之所以能取得這些閃耀成績,源于中聯重科持續聚焦和發力。據了解,今年兩會上,詹純新委員的建言獻策就是圍繞人工智能與工業深度融合、支持企業基礎研究平臺發展領域,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中國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光明網、工人日報、科技日報、半月談、中國網、湖南日報等各類權威媒體廣泛報道。
中聯重科將持續推動人工智能在工業產線和產品中的應用,推動制造模式和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同時持續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從裝備制造領域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撐。(本文來自中聯重科)
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