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城市化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提出今后將著力打造創新集成、高端高質的制造強市,對接東北亞、輻射中西部的物流中心,仙境海岸、特色文化深度融合的文旅名城,生態優良、服務優質的康養勝地,努力把煙臺建設成開放創新包容、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
2020年,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GDP達到或逼近1萬億元
在規劃體系上,縱向上,市、縣(市)、鎮、村四級規劃網絡緊密銜接、全域覆蓋。到2020年,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100%。
生態體系方面,將打造安全水生態體系,到2020年,市區空氣優良天數保持在310天以上。
交通體系方面,將對接建設面向東北亞、輻射中西部的物流中心,提升高鐵覆蓋范圍和時速。港口吞吐量達到4億噸、機場通航城市突破100個、高速公路里程670公里,形成3.5小時到北京、4小時到上海的高鐵服務圈,2小時到日韓的航空服務圈,7小時到遼東半島的海運服務圈。
公共服務體系方面,擴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供給和延伸,形成城市社區15分鐘醫療服務圈、文化健身圈、便民生活圈;千名常住人口擁有執業醫師2.9名。
文化體系方面,讓“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品牌永駐煙臺,地域特色文化全面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使煙臺因歷史而厚重、因文化而高雅、因文明而迷人。
到2020年,全市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萬億元,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或逼近1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邁上千億元臺階。
爭取環渤海高鐵濰坊至煙臺段2018年底前開工
爭取環渤海高鐵濰坊至煙臺段2018年底前開工建設,形成貫通煙臺2個國家級開發區、4個全國百強縣、輻射300多萬人口的高速大通道;大萊龍鐵路擴能改造,是煙臺建設現代物流中心的重要節點工程,要爭取今年底前啟動,2019年底投入運行,形成山東半島北部鐵路貨運大動脈。
把煙臺西港區作為全市港口建設的“一號工程”,全力推進30萬噸級原油碼頭二期、西港區至淄博輸油管道復線、30萬噸級航道拓寬等重點項目。加快啟動機場二期工程,同步抓好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逐步實現機場與高鐵、城軌等其他交通方式零換乘。
今年年底前,完成蓬棲高速建設任務;明年年底前,建成龍青高速;2020年6月底前,力爭文萊高速投入運營。規劃建設棲霞—海陽、萊州—牟平高速公路,實施G18榮烏高速改線工程。實施G228國道外移工程,推進開發區至蓬萊段濱海路等工程,爭取早開工早建設早貫通。
在中心城區,2018-2020年開工建設6座立交橋;對現有68條斷頭路和丁字路,確保2019年底前全部貫通。
10月底前全面淘汰燃煤小鍋爐
實施電代煤、氣代煤工程,10月底前全面淘汰燃煤小鍋爐,11月15日前完成全市5萬戶氣代煤、電代煤更新改造。年底前全市范圍內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建成區內黑臭水體要100%完成整治任務。鼓勵工業、環衛、景觀使用再生水,力爭2019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以上。
對現有3000多家小石材、小造紙、小電鍍等“散亂污”企業,10月底前全面清理取締;啟動和升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兩年內實現全部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力爭到2020年新增造林面積45萬畝,完成濕地保護與恢復30萬畝。
新建小區每百戶配建養老服務設施20平方米以上
健全公共服務設施,優化醫療、文化、教育、體育、養老等設施布局,引導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社區和農村延伸輻射。加強社區服務場所建設,每個街道辦事處或每3—10萬居民,設立一個標準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建居住區按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標準,配套群眾健身設施;新建小區每百戶配建養老服務設施20平方米以上。
全面解決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問題;打造“健康煙臺、養生勝地”品牌,爭取到“十三五”末,醫藥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真正把“康養勝地”這個品牌叫響,使城市資源優勢最大程度地轉化為發展優勢、效益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