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實現國際化的過程,由一個本土企業,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運營企業的歷程,讓楊元慶實現了自己成長為一個創業者的理想。在這個過程中,楊元慶也成為了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CEO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元慶是2008北京奧運會北京市火炬傳遞的第111棒火炬手,當他高舉著由聯想設計的“祥云”火炬,奔跑在天安門廣場時,內心頗為自豪。楊元慶后來回憶說:“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路程”。
在火炬傳遞過程中,每個火炬手只跑了短短的幾十米,但對于楊元慶來說,這趟奧運之旅已經跑了整整7個春秋。7年前,聯想就在為北京申奧提供支持和服務,并最終成為北京奧運的全球合作伙伴。而這7年,也恰恰是楊元慶執掌聯想帥印,義無反顧地走上國際化道路的7年。
聯想的發動機
1988年,24歲的楊元慶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一邊寫畢業論文,一邊構思著自己的未來。他為自己確定的人生目標是,去美國去拿一個博士學位,然后到鼎鼎大名的硅谷工作。然而,當務之急是先找一份工作,一方面自己還需要實踐經驗,需要歷練,另一方面要掙錢吃飽肚子。他首先想到的是聯想公司。
如愿進入聯想之后,公司給他安排的第一個工作是做銷售業務員。多年以后,楊元慶應該還會記得,他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去推銷聯想產品時的情景。
雖然剛開始楊元慶并不喜歡做銷售工作,但他仍然干得非常認真,并且卓有成效。正是銷售工作的歷練,使楊元慶后來能夠面對諸多困難。也正是楊元慶敏銳的市場眼光和出色的客戶服務,引起了柳傳志的注意。
1992年4月,聯想集團任命楊元慶為計算機輔助設備(CAD)部總經理。楊元慶在這個位置上創新營銷方式,借鑒惠普的分銷模式,建立了聯想的分銷體系,使得CAD銷售業績持續上升,連續兩年,每年銷售額增加一倍。
1993年底,楊元慶在寫給柳傳志的一封信中談到了對聯想管理制度的看法,顯示了他的思考能力和對公司未來的關注,再次給柳傳志留下了深刻印象。1994年柳傳志留住了打算出國深造的楊元慶,任命他為聯想微機事業部的總經理,把從研發到物流的所有權力都交給了楊元慶。
楊元慶在國產電腦銷售持續下滑的時候,擔當起了拯救市場的使命。在綜合研究了市場之后,楊元慶為聯想確定了低成本戰略,這一招改變了聯想的命運,使聯想電腦在國內市場上迅速普及。
從1994年起,聯想電腦幾乎每年都保持了100%的增長速度,很快聯想電腦銷售就進入了中國市場的前三名,楊元慶被稱為是“銷售奇才”。1995年楊元慶被任命為聯想集團助理總裁。1996年,聯想電腦銷售量登上了中國臺式機市場第一名的位置,楊元慶再次獲得提升,晉升為聯想集團副總裁。由于在銷售方面的業績,楊元慶被稱為“聯想的發動機”。
執掌聯想
2001年4月,楊元慶從柳傳志手中接過帥印,正式成為聯想集團的總裁兼CEO。此前,老聯想已經一分為二,楊元慶分得聯想的名號,90%的財產,80%的員工和業務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