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年輕的計算機工程師,英俊文雅、書卷氣十足的CEO,迷戀技術,崇尚簡約,經營著一個頁面最簡單但用戶最多的中文搜索引擎。
他的公司股價在2007年突破了400美元,創下中國概念股第一市值——這家名為“百度”的公司,在年底的時候成為首個進入納斯達克100指數的中國企業。當選了這一年納斯達克市場上股票交易最活躍的公司,意味著西方資本市場對中國高科(愛股,行情,資訊)技公司的關注似乎又回到了1999年那個為中國互聯網瘋狂的巔峰時代。
現在,百度每天響應來自138個國家超過數億次的搜索請求,積累了超過10億的中文網頁數據庫,這些網頁的數量每天正以千萬級的速度在增長——“百度一下”,已經成為了人們進行搜索的新詞匯。
在百度員工眼中,他是一個理性、內斂、自信、信念堅定的老板;在合作伙伴的心里,他是一個既照顧家庭又對事業充滿激情的男人;在投資人看來,他是一個眼光高遠、商業感覺極其敏銳的管理者。
他說自己是最愛“百度”的人,誰離開百度他也不會離開;他也是對百度未來最有信心的人,從2005年上市時28美元到2007年股價突破400美元,他從沒有賣過一股百度股票。
他做事總是出人意料:在留學期間就已經研究了世界知名IT公司的商業運作成敗并寫下了《硅谷商戰》一書;在為商業網站提供搜索服務且占據了80%市場時突然決定轉型做自己的搜索門戶并將公司盈利模式改為競價排名;在國內搜索市場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他突然宣布百度要進軍日本,成為世界性公司;就在阿里巴巴火爆IPO的過程中,他又決定公告天下百度進軍C2C,目標直指馬云旗下淘寶網。
三年來,他刻意低調讓自己從媒體視野里消失,但卻頻頻在市場上出擊將業界的目光聚集到百度身上;2008年,他又給業界留下一個“搜索”和“電子商務”能否取得更大商業奇跡的懸念。
不只是“更懂中文”
2000年1月1日,當李彥宏與徐勇攜120萬美元風險投資從美國硅谷回國創業的時候,沒有人會知道,這個一臉書生氣質的人,會創造今天中國概念股第一高位股價的公司——2007年11月,百度股價突破400美元,成為在納斯達克上市股價最高的中國公司。
美國《洛杉磯時報》道恩·凱米爾勒夫斯基在他的文章中將這一原因歸結為“百度以文化優勢戰勝Google”。他發現,百度按照中國人的網絡搜索習慣,讓被點擊的搜索結果在新的窗口中打開以及提供mp3音樂下載搜索都是百度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
如果李彥宏當初滿足于為TOM.COM、263、上海熱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息管理中心等提供搜索服務,如果李彥宏沒有在此后堅決讓公司的盈利模式轉為搜索引擎競價排名,可能我們今天看到的百度仍然是中關村(愛股,行情,資訊)一家僅僅在幕后為企業提供搜索服務的技術企業。
2002年10月,李彥宏召開了競價排名業務全國代理商大會,使百度競價排名廣告突飛猛進;2003年李彥宏發起的“9月營銷革命”——在全國近百個城市展開“競價排名”付費搜索服務的市場推廣活動更讓百度取得了巨大市場反響;2004年9月,百度廣告每日每字千金,創下中國網絡廣告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