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工程機械行業快速發展壯大。中國已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生產大國。
但是行業要壯大,必須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產品向高水平、機電液一體化和智能化等方向發展。在工程機械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本土配套關鍵零部件發展與主機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不同步,嚴重制約了整機水平的提升。
所以,提高國內基礎零部件的生產制造水平,已成為中國工程機械發展的關鍵因素。
此外,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已經形成了一些以區域劃分的產業基地。區域基地內的企業組合往往是成就區域品牌的重要基礎。
在工程機械產品品種上,重組合并主要是產品互補和同類產品合并同類項兩種方式。這兩年來,由于我國的工程機械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質量可靠,受到了許多國外代理商的青睞。同時,中國許多企業家也深知出口業務不易發生拖欠資金現象,并且回款周期短,產品售價比國內還略高一些。另外,產品大部分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沒有遇到反傾銷或非關稅壁壘以外的障礙。
盡管我們的產品現在已經出口到了197個國家和地區,創匯額度也超過80億美元,但由于我國眾多的生產廠家至今沒有掌握當今世界工程機械制造領域里最先進的核心技術,如挖掘機等設備里必不可少的大流量泵、閥、缸、變速箱、過橋等產品的精密制造技術和熱處理技術,使絕大部分甚至全部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處于二、三流產品的地位,價格僅為世界一流產品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